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器用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楚辭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物其为牺可知也凡言牺牲其为纯可知也汤之告

 天地以玄牡用夏礼也 扬子云
曰玄牛骍白其升于
 庙乎兼三代之礼言之也先王之于牲以牡为贵而
 贱其牝以小为贵而贱其大以纯为贵而贱其 (第 25a 页)
度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宜如异时公卿
之议复还长安南北郊
成帝本纪元延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扬雄
传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
 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 …… (第 30b 页)
 四年行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于紫殿今案甘泉谷
 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二三百年木也杨
 震关辅古语云耆老相传咸以谓此树即 扬雄
甘泉
 赋所谓玉树青葱也 竹宫甘泉宫也以竹为宫天
 子居中
 酉阳杂俎汉竹宫用紫泥为坛天神下若流火玉 (第 37a 页)
 物皆可毕致务改祀命实非所愿惟朝廷慎之重之

 反覆之务求至当以称先帝所以尊奉圣灵之意焉
 又曰合祭之议臣等谓不可者二十二人谓可者八
 人 杨子
曰人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将谁使正之曰
 万物纷错而占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在则人亡
 则书周礼圣人之言也 …… (第 7b 页)
    尽见也
 文献通考南郊卤簿使兵部尚书苏轼奏臣谨案汉
 成帝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而赵昭仪常从在属
 车间时 扬雄待诏
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想西王母
 忻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言妇女不当与斋 (第 11a 页)
    者乎
玉藻朝日于东门之外(注朝日春分之时/也东门谓国门也)
礼器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
 (方氏悫曰日月皆有明日本明月受日而明大明生/于东经所谓日出于东是也月生于西 扬雄
所谓载)
 (魄于西是也此/阴阳所以分也) (第 5b 页)
    祀九宫太乙太岁等亦星辰之馀并附见焉
礼记祭法幽宗祭星也(注宗当为禜字之误也幽禜亦/谓星坛也星以昏始见禜之言)
(营也春秋传曰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 疏幽宗祭星坛名也幽闇也宗庙为禜禜)
(坛域也盖星至夜而始出故谓之幽/也为营域而祭之故谓之幽禜也)
 (方氏悫曰幽言其隐而小 扬雄
曰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故祭星之所谓之幽宗焉幽雩皆谓之宗宗尊)
 (也祭祀无所不用其尊诗曰靡神不宗无所 (第 2b 页)
    又案以上服章
礼记王制有虞氏皇而祭夏后氏收而祭殷人冔而祭
周人冕而祭(注皇冕属也画羽饰焉凡冕属其服皆玄/上纁下有虞氏十二章周九章夏殷未闻)
仪礼士冠礼记周弁殷冔夏收(注弁名出于槃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冔名出)
(于幠幠覆也言所以自覆饰也收言所以/收敛发也齐所服而祭也其制之异未闻)三王共皮弁
素积(注质不变同疏欲见此是三代/之冠百王 之无别代之称也)

礼记郊特牲周弁殷冔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注周弁/殷冔夏)
(收齐所服而祭也三王共/皮弁案积不易于先代)
 (方氏悫曰皮弁则以白鹿皮为之素积则以素为裳/言裳则衣可知裳必叠幅故谓之积 扬雄
所谓襞幅)
 (为裳/是已)
 世本黄帝作冕服
 史记放勋黄收纯衣
论语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注孔曰损 (第 16b 页)
著于衣如物之系蒂也
 陈氏礼书古者革带大带皆谓之鞶内则所谓男鞶
 革带也春秋传所谓鞶厉大带也易言鞶带 杨子

 鞶帨以至许慎服虔杜预之徒皆以鞶为带特郑氏 (第 55a 页)
 有馀要之皆不若六八之数为不失中声也至于弦
 数先儒谓伏羲蔡邕以九孙登以一郭璞以二十七
 颂琴以十三 扬雄
谓陶唐氏加二弦以会君臣之恩 (第 5a 页)
礼齐者不乐不吊
礼器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
昏义齐之元也以阴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齐必见其所
祭者
  扬子
孝子有祭乎有齐乎夫能存亡形属荒绝者惟
 齐乎故孝子之于齐见父母之存也
 刘向说苑圣主将祭必洁齐精思若 (第 12b 页)
 新作孔子庙又令工改为颜子至子夏十人像其馀
 六十子及后大儒公羊高左丘明孟轲荀况伏生毛
 公韩生董生高堂生 扬雄
郑元等数十人皆图之壁 (第 72b 页)
 子以下各依郡国县公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冠服
 制度庶合礼令从之
神宗本纪元丰六年冬十月戊子封孟轲为邹国公
礼志熙宁七年判国子监常秩等请立孟轲 扬雄
像于 (第 16b 页)
庙庭仍赐爵号又请追尊孔子以帝号下两制礼官详
定以为非是而止京兆府学教授蒋夔请以颜回为兖
国公毋称先师而祭不读祝仪物一切降杀而进闵子
骞九人亦在祀典礼官以孔子颜子称号历代各有据
依难辄更改仪物祝献亦难降杀所请九人已在祀典
熙宁祀仪十哲皆为从祀惟州县释奠未载请自今三
京及诸州春秋释奠并准熙宁祀仪诏封孟轲为邹国


神宗本纪元丰七年五月壬戌以孟轲配食文宣王封
荀况 扬雄
韩愈为伯并从祀
礼志晋州州学教授陆长愈请春秋释奠孟子宜与颜
子并配议者以为配享从祀皆孔子同时之人今以 …… (第 17b 页)
官言唐贞观以汉伏胜高堂生晋杜预
范宁之徒与颜子俱配享至今从祀岂必同时孟子于
孔门当在颜子之列至于荀况 扬雄
韩愈皆发明先圣
之道有益学者久未配食诚阙典也请自今春秋释奠 …… (第 17b 页)
以孟子配食荀况 扬雄
韩愈并加封爵以世次先后从
祀于左邱明二十一贤之间自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
塑邹国公像冠服同兖国公仍绘荀况 (第 18a 页)
像于从祀荀
况左邱明下 扬雄
刘向下韩愈范宁下冠服各从封爵
诏如礼部议荀况封兰陵伯扬雄封成都伯韩愈封昌
黎伯令学士院撰赞文又诏太常 …… (第 18a 页)
 书垂于国胄自今有事于太学并令配享宣尼庙堂
 盖所以报其传注之功迄于宋之仁英未有改易可
 谓得古人敬学尊师之意者矣神宗元丰七年始进
 荀况 扬雄
韩愈三人此三人之书虽有合于圣人而
 无传注之功不当祀也祀之者为王安石配享王雱 (第 18b 页)
 从祀地也
    观承案日知录之论虽亦有见然荀况 扬雄
    
之于韩子可若是班乎且但知贵诂经之力
    而不知尊任道之功所见肤矣
哲宗本纪元祐六年冬十月庚午幸国 …… (第 19a 页)
颛孙师以下至成都伯 扬雄
四十九人并西向西庑长
山侯林放以下至临川伯王雱四十八人并东向颁辟
雍大成殿名于诸路州学
五年太常等言 (第 29a 页)
 传注圣经尊崇圣学而有功于圣人之道者也盖自
 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范宁等二十一人
 从祀庙庭及宋元丰七年复增荀况 扬雄
韩愈以世
 次先后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祐元年乃以 …… (第 20a 页)
 君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以隆孔子之教使道术有统
 异端息灭民到于今赖之则所以尊崇圣学者其功
 殆不在孟子下以荀况之言性恶 扬雄
之事新莽犹 …… (第 21a 页)
 知朱子之赞特以形容六君子道德之盛初未尝定
 其先后之次胡可遂据以为准乎是故司马光张载
 今当升居于程颢程颐之上若夫荀况 扬雄
何休王
 弼之徒有不当与于从祀者兹又未敢以遽数也嗟
 乎天下之礼有似缓而实急似轻而实重者以其有
 关 (第 25a 页)
 止于国学设之庶几弗悖礼意开元礼国学祀先圣
 孔子以颜子等七十二贤配诸州惟配颜子今以荀
 况之言性恶 扬雄
之事王莽王弼之宗庄老贾逵之 …… (第 4b 页)
陈明荐以兖国复圣公郕国宗圣公沂国述圣公邹国
亚圣公配尚享
明会典洪武二十九年驾幸太学行释菜礼黜 扬雄

祀进汉董仲舒
明史礼志洪武二十八年以行人司副杨砥言罢 (第 20b 页)
汉扬
从祀益以董仲舒
    蕙田案会典及礼志年月不符存以俟考
明史太祖本纪洪武三十年十月乙未重建国子监先 …… (第 20b 页)
 无祀则乞祀瑗于卫祀放于鲁或附祭于本处乡贤

 祠仍其旧爵以见优崇贤者之意亦庶乎名实相符
 而不舛于礼也洪武二十九年行人司司副杨砥建
 议请黜 扬雄
进董仲舒太祖高皇帝嘉纳其言而行
 之主张斯道以淑人心可谓大矣然荀况 (第 31a 页)
扬雄
实相
 伯仲而况以性为恶以礼为伪以子思孟子为乱天
 下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故程子有荀卿过多 (第 31a 页)

 雄
过少之说今言者欲并黜况之祀宜也然臣窃以
 为汉儒莫若董仲舒唐儒莫若韩愈而尚有可议者 …… (第 31a 页)
 以无惑乞敕升时以上祔宋诸贤之位斥澄以下从

  莽大夫
之列不惟天下之公论允惬而于世道教化
 亦不为无补矣
明史孝宗本纪弘治八年七月丁亥封宋儒杨时为将
乐伯 (第 34b 页)
    祠祀之冠
三国蜀志秦宓传宓同郡王商为治中从事商为严君
平李弘立祠宓与书曰疾病伏匿甫知足下为严李立

祠可谓厚党勤类者也观严文章冠冒天下由夷逸操
山岳不移使 扬子
不叹固自昭明如李仲元不遭法言
令名必沦其无虎豹之文故也可谓攀龙附凤者矣如 (第 6a 页)
扬子云
潜心著述有补于世泥蟠不滓行参圣师于今
海内谈咏厥辞邦有斯人以耀四远怪子替之不立祠
堂蜀本无学士文翁遣 (第 6a 页)
 (曰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朓则侯王其舒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仄慝则侯王其肃)
 (戴氏震曰案夏纪云月生三日见西方即礼记所谓/三日而成魄 扬雄
所谓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是也本)
 (不指晦为言夏纪云将晦日未出乃见东方即 (第 36b 页)
扬雄/
所谓既望则终魄于东是也亦非指晦至若朓与侧)
 (匿逆行之说则由不知日月五星有高下回环之行/以生迟疾留 (第 36b 页)
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见有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其南北极持其)
(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 扬子
法言云或问浑/天曰洛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几)
(乎莫之能违也闳与妄人武帝时人宣帝时司农 (第 9b 页)
 (未知/是否)
辰则伏(传辰也者谓星也伏/也者入而不见也)
    蕙田案尔雅释天云大辰房心尾也又云大
    火谓之大辰尚书大传云若参辰之错行
    雄
法言云吾未睹参辰之相比也以大辰为
    东方之宿参为西方之宿故常不并见也夏
    时八月日在大火 (第 23a 页)
 阳赵城二县北接灵石县东接沁源县界

 胡氏渭曰岳阳就附近山南者言之则为今岳阳赵
 城二县蔡氏主岳阳一县固非然经之所指亦不止
 此二县 扬雄
冀州牧箴曰岳阳是都则尧都平阳亦
 岳阳也且如华山之阳附近者为商州而山南之地
 非商州所可尽衡山之阳附 (第 16b 页)
 (逵蜀都赋注丙穴下刘昭注补郡国志广都县下并/引任豫益州记此杜预当是任豫豫通作预任与杜)
 (字形相/似而误) 扬雄
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应劭风俗通曰
 李冰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左思蜀都赋曰带二江 (第 26a 页)
 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乃引江达淮与孟子排淮
 入江者不合直至隋文帝开皇七年丁未开山阳渎
 炀帝大业元年乙丑开邗沟皆自山阳至 扬子
入江
 水流与前相反盖至是孟子言始验余尝谓孟子说 …… (第 46a 页)
 足未至曲阜故作此言其实曲阜县东二十里有防
 山孔子父母合葬处世家所谓防山在鲁东绝不高
 也或曰费县西北蒙山正居鲁四境之东一名东山
 孟 子云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指此疑近是
 范今东昌府濮州范县本春秋晋大夫士会邑国语
 是以受随范是又半属鲁后汉志 (第 63a 页)